材料基因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瞄準北京市重點行業材料領域中急需解決的關鍵共性問題,依照材料基因工程的核心思路,系統性地開展材料高通量計算與集成設計技術研究、高通量材料制備與快速表征技術研究、材料基因組數據分析與挖掘技術研究,并高質量將三者融為一體,建設先進材料一體化設計研發創新平臺。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北京科技大學喬利杰教授擔任實驗室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王崇愚擔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陳立泉,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院長張統一教授,“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陳龍慶分別擔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2018年1月25日,材料基因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7年度工作總結會在北京科技大學會議中心成功舉辦。
材料基因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瞄準北京市重點行業材料領域中急需解決的關鍵共性問題,依照材料基因工程的核心思路,系統性地開展材料高通量計算與集成設計技術研究、高通量材料制備與快速表征技術研究、材料基因組數據分析與挖掘技術研究,并高質量將三者融為一體,建設先進材料一體化設計研發創新平臺。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北京科技大學喬利杰教授擔任實驗室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王崇愚擔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陳立泉,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院長張統一教授,“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陳龍慶分別擔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出席本次會議的人員有: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主任王崇愚院士、副主任陳立泉院士、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宮聲凱教授、鋼鐵研究總院蘇航教授,以及重點實驗室的5個研究方向的成員馮強、王魯寧、宿彥京、王沿東、高克瑋、董超芳、李靜媛、尹海清等共30余人。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呂昭平教授、科研處副處長刑奕也應邀出席了會議。
實驗室主任喬利杰教授首先介紹了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成員,呂昭平副校長做了簡短發言,介紹了北京科技大學材料學科發展現狀與前景,以及材料基因工程方向取得的成果。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陳立泉院士介紹了材料基因組計劃在中國落地的全過程,充分顯示了以陳立泉院士、王崇愚院士牽頭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在材料基因工程發展中做出的突出貢獻。
由王崇愚院士主持,喬利杰主任、王沿東教授、宿彥京教授、董超芳教授等四位教授分別做了報告。喬利杰教授介紹了材料基因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的申請歷程,以及在獲批后實驗室取得的研究成果。王沿東教授介紹了采用晶體動力學、位錯動力學、有限元分析與原位中子衍射與同步輻射實驗表征在高溫合金等金屬的微觀組織和疲勞等行為方面取得的成果。王崇愚院士對王沿東教授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充分體現了材料基因組的內涵,也給實驗室提出了在不同尺度和層次的橋接(bridge)的模式和算法發展上的希望,同時能夠將多個方面真正融合在一起。宿彥京教授介紹了材料基因工程的數據庫架構、以及典型計算、實驗數據庫,并將數據挖掘技術整合上的工作,并探索對數據開展深入的挖掘和機器學習。蘇航教授提出了分布式是比較可行的存儲方式,陳立泉院士認為分布式存儲是數據共同體的一種模式,王崇愚院士指出國家領導人已經認識到數據的重要性,我國成立了Data Science Institute, 說明數據科學的重要性。數據科學本身到底怎樣做,數據挖掘的基礎是個數據概率的問題,在數據挖掘的方法選擇上進行目標材料的分析,做數據科學的人必須要有實驗的背景,特別是自己的工作,結合北科大中心的工作集中做,在數據關聯上做出工作。科技部、工信部能夠看到材料基因組上存在的問題,盡快開展相應的工作。董超芳教授介紹了依托早期積累的大量野外實驗站及實驗獲取的材料腐蝕數據的跨尺度研究。王崇愚院士提出腐蝕因子的關聯如何處理,勢是如何建等問題。與會實驗室成員針對四場精彩的報告展開了深入的討論,并形成了會議紀要,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材料基因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自2015年成立以來,形成了高通量材料計算設計與軟件、高通量材料制備與表征技術、材料服役行為高效評價與預測技術、材料基因工程專用數據庫和數據技術以及材料基因工程技術應用五大研究方向。實驗室將持續落實材料基因組計劃(MGI)的思想,將計算、實驗及表征、數據三者相結合,并融入高通量技術、以及材料服役行為研究,力圖改變傳統材料研發的試錯法研發思路,努力實現新材料開發速度減半、成本減半的目標。